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欧洲等国对电信产业进行以引入竞争为核心的改革,放松规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就成为了全球电信改革的重要内容。电信业固有的技术和经济特点,决定了其有效竞争的必要条件是平等接入,实现互联。电信网全程全网、联合作业和服务全社会的基本属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电信运营商都不可能孤立发展,只有合作运营互联互通才能最大化网络效率。然而互联互通中有可能产生对瓶颈资源的利用和控制,阻碍电信有效竞争的形成,降低竞争的效率。因此,建立一种能够兼顾参与互联互通运营商之间利益的接入定价机制和模型,以最大化网络效率和社会福利,既是促进电信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极为现实的关键问题,又对于一般性网络产业的互联互通及其利益协调和均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国外学者对于互联互通接入定价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国内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则更多地停留在西方实践经验对我国网络产业规制改革的启示上,缺乏对互联互通接入定价形成原理的系统分析,更缺乏基于成本和收益两方面考虑的模型设计。本书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互联互通接入定价形成原理的分析,认为互联互通接入定价应兼顾单位增量成本和单位增量收益,是互联互通双方利益博弈的均衡区间,以保障互联互通双方收益的公平分配和成本的公平分摊,从而从一个新的视角对互联互通的接入定价形成原理作出了新的解释。
全部显示∨
李楠,女,1981年生,陕西西安人,经济学博士,西安财经学院讲师。200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产业经济专业,获该专业学士学位;2006获西安交通大学产业经济专业硕士学位;2009获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专业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产业价格等方向的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教材多部。
该书无电子版哦,想阅读点购买纸书吧,现在还在打折喔(⊙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