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艺术研究

纸书售价: 46.4 纸书定价:¥58.0 电子书售价: 23.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作为青海文化符号的石刻图像叙事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对象
一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概念界定
二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课题的目的
二 研究课题的意义
第四节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第五节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地理与人文
第一节 青海的地理位置——特色鲜明的地域性
第二节 青海的人文环境——文化内涵的多元性
第三节 青海的民族民俗——包容性与互融性
第四节 青海的民间美术——创新性与延续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历史演进
第一节 青海秦汉及以前的石刻
第二节 青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刻
第三节 青海隋唐时期的石刻
第四节 青海宋元时期的石刻
第五节 青海明清时期的石刻
第六节 青海民国时期的石刻
第七节 新中国成立及之后的青海石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艺术类型
第一节 岩画、岩刻类
第二节 石窟、造像、题记类
第三节 玺印、玉雕类
第四节 佛塔类
第五节 墓志铭、碑刻类
第六节 摩崖刻石类
第七节 玛尼石刻类
第八节 建筑附属类
第九节 石雕类
第十节 其他杂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民族形态
第一节 汉族石刻形态
一 河湟石刻的定义
二 石刻的分布
三 石刻材料
四 石刻种类
五 石刻的内涵及其特征
第二节 藏族石刻形态
一 石刻之源
二 视觉符号
三 宗教观念与造型特征
四 审美理想与艺术功能
第三节 蒙古族石刻形态
第四节 土族石刻形态
第五节 穆斯林(回、撒拉族)石刻形态
一 青海穆斯林石刻的特点
二 青海穆斯林石刻的内容与题材
三 青海穆斯林石刻遗存与分类
(一)砖雕艺术
(二)碑刻艺术
(三)石雕艺术
四 青海穆斯林石刻图案的造型与审美
(一)具象与抽象运用
(二)对称与均衡运用
(三)繁中求变,乱中有序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造型体系
第一节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用材
第二节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装饰纹样
第三节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结构
第四节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工艺技法
第五节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制作者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艺术特质
第一节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内涵
第二节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特点
第三节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创新
第四节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鉴赏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 石刻的民族文化价值
第二节 石刻的文献史料价值
一 真实性
二 数量巨大、内容丰富
三 分散性
四 双重性
五 耐久性
第三节 石刻的书法艺术价值
第四节 石刻的雕饰工艺价值
第五节 石刻的旅游品牌价值
本章小结
第九章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保护与利用
第二节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传承与流变
第三节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发展方向
本章小结
第十章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个案研究
个案1 青海虎符石匮石刻艺术考察
一 西海探源——虎符石匮
二 取之象外——虎符石匮的构图方式
三 用之像内——虎符石匮的造型特点
(一)虎符石匮的绘画性
(二)虎符石匮的书法性
(三)虎符石匮的意象性
四 寓巧于拙——虎符石匮的雕刻技法
五 知感相合——虎符石匮的历史价值
个案2 青海古代岩画艺术初探
一 品格与神韵
二 题材与内涵
(一)狩猎岩画
(二)畜牧岩画
(三)动物岩画
(四)神灵崇拜岩画
(五)舞蹈岩画
三 造型与审美
四 结语
个案3 青海石窟摩崖调查、保护与利用
一 青海摩崖石刻的受损现状调查
二 青海摩崖石刻受损的主要原因
(一)自然因素
(二)人为因素
(三)管理滞后
三 青海摩崖石刻保护利用的几点建议
个案4 青海摩崖石刻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一 青海摩崖石刻研究的现状
二 青海摩崖石刻研究的学术价值
(一)揭示青海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
(二)揭示青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和青海摩崖石刻的艺术特征
三 青海摩崖石刻研究的应用前景
(一)提升青海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品位
(二)挖掘现有摩崖石刻景点的文化内涵
(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不断开发新的旅游景点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