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历史题材电视剧与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纸书售价: 31.2 纸书定价:¥39.0 电子书售价: 15.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引论
第一节 历史剧的理论界说
国外对历史剧的讨论——以批判莎士比亚为脉
中国历史剧观念的讨论——纷扰六十载
历史叙事的自在规定——指向的囚笼
第二节 历史剧研究现状简述
对历史舞台剧的研究——文本、作者与时代
对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研究——改编研究到文化批评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本书选题的依据
第一章 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梳理
第一节 早期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
早期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制播
省、市电视台早期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制播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及转向
新时期以来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简评
《努尔哈赤》的创作转向
戏说与正说
革命历史的重构
第三节 “历史的人”与“人的历史”
历史叙述的人文回归
今人情感的历史投射
第二章 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现实语境与艺术真实系统
第一节 历史文本与历史观念
历史文本性与“新史学”
影响创作主体的历史观念
第二节 历史与现代意识的双重观照
创作者主体意识与现代性
现代意识的追求与重置
本质真实与现代性的统一
第三节 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艺术真实系统
历史的本质真实与现象真实
历史艺术真实的提炼
历史艺术真实的表达系统
第三章 国家话语的荧屏美学表达
第一节 国家话语与国家文化
国家文化的建构
国家文化的转型
调和与抹平
第二节 国家话语的荧屏表达策略
二元对立的民族性
家国形象的同构指向
第三节 国家文化审美偏好的荧屏转向
国家形象的母体置换
隐性“共名”下的“无名”
第四章 国家形象的历史拟像
第一节 执政合法性的历史呈现
执政权力的取得
执政者的勤勉
执政行为的理性
第二节 帝国形态的“以史为鉴”
帝国形态的异质同构
历史躯壳的逆向书写
可见之“鉴”与未见之“鉴”
第三节 以清朝为背景进行历史叙事的文化重建
价值判断的重构
重构的隐忧
历史的辩证
第五章 国家形象与民间历史话语
第一节 “不是历史”的民间戏说
所谓的民间故事
蒙昧的民间梦境
第二节 历史文化场阈与民间话语
历史呈现背后的文化工业
大众的历史“前理解”
第三节 国家形象的民间形态
民族与文化认同
政权的认同
启蒙与反启蒙
第六章 国家文化安全与镜像敌人
第一节 历史题材电视剧与文化安全
传统文化的保有者
普世价值与儒家文化
文化安全与让渡
第二节 “化外之敌”与“镜像之敌”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化外之敌,犹在镜中
非传统文化安全的立场
第三节 文化主体性的历史建构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
历史叙事的文化表达
民族性的历史建构
第七章 跨文化语境的国家形象与历史叙事的同构
第一节 跨文化语境下的历史形象身份
身份的符码
身份秩序
民族身份的修复
第二节 历史的本土立场与文化的中西冲突
本土的立场
叙事的冲突与统一
第三节 文化整合与天下大同
焦虑与梦想
非主流文化的主流化冲动
天下大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结语
第一节 历史叙事与现代性
土生土长与外来嫁接
寻根与契合
第二节 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文化生态
意识形态的纠结
后现代与娱乐至死
文化自觉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