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新加坡良治之道

纸书售价: 54.4 纸书定价:¥68.0 电子书售价: 27.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治理模式
一 新加坡是个治理模式
二 成功治理原则
三 新加坡世界级水平的成就
四 新加坡多方面良治都很突出
五 李光耀是新加坡模式奠基人
第二章 良治与民主
一 新加坡居良治榜首
二 政治学者对良治与民主的关系提出新的看法
三 人民行动党政府的自由民主观
(一)民主选举如儿戏的坏榜样
(二)先发展经济后民主
四 新加坡政府领导人论良治
(一)建国总理李光耀的良治六大原则
(二)第二任总理吴作栋的良治四要项与治国五原则
(三)李显龙总理的良治四信条
(四)副总理张志贤的良治三要素
五 新加坡政治进入“新常态”
(一)政府改变治理方式
(二)重申良治核心价值观不变
六 李光耀:国家发展的方向取决于年轻一代的决定
七 新加坡人民高度信任政府
第三章 治国理念
一 以民为本
(一)得民心得政权
(二)部长生活平民化
二 勤俭建国
(一)戒奢以俭
(二)戒除浮华浪费风气
三 杜绝金钱政治
(一)预防官商勾结
(二)关注高官操守
四 有备无患的危机意识
(一)地缘政治的危机意识
(二)持续执政的危机意识
五 未雨绸缪
(一)高瞻远瞩制定政策
(二)突破与创新
六 全球化与世界接轨
七 领导人素质至关重要
(一)对领导人素质的严苛要求
(二)坚强的政府,卓越的核心领导班子
八 以优良传统价值观维护社会道德观念
第四章 良治之道
一 务实决策
(一)政策因时制宜
(二)吴作栋:新加坡政策需要“全盘修订”
(三)广征民意,凝聚共识
(四)总理提出策略性的改变
(五)政府、民间团体和人民调整角色以取得新平衡点
(六)尊重民意,但仍须施行不受欢迎却有必要的务实政策
二 坚持廉政与高薪倡廉
(一)官员贪腐是政权垮台的主因
(二)领导人以身作则倡廉
(三)法律监督与无畏的贪污调查局
(四)部长与公共服务人员的行为准则
(五)不能容忍官员贪腐的社会舆论
(六)更多人举报,2013年反贪局案件增三成
(七)高薪倡廉政策
(八)新加坡也无法彻底肃清贪污
(九)违法乱纪公务员半数是前线人员
(十)公务员进赌场须呈报
(十一)公务员首长:须继续捍卫民众对公共服务的信心
(十二)健全机制足以遏制贪污
(十三)部长与高级公务员的关系
三 多种族和谐社会
(一)曾遭歧视与挤压的惨痛经验
(二)华族占人口绝大多数,但新加坡不是华人国
(三)建立多种族多宗教和谐社会
(四)和谐社会的敏感课题禁区
(五)国家利益与公平待遇间的务实决策
(六)最新调查:国人少与异族同胞交友
(七)新加坡的和谐社会只是一个“小奇迹”
四 任人唯贤
(一)狮子领导绵羊的政府掌舵者
(二)为全民提供公平和公开的竞争平台
(三)举贤不避亲
(四)按部就班发掘、栽培、网罗人才
(五)人才流失问题
(六)对精英治国的批评
(七)政府的正面回应
(八)前总理:须慎防“任人唯贤”制度变成“精英主义”
(九)总理的反应
五 依法治国
(一)法治是社会秩序基石
(二)法治特点
(三)警民关系良好犯罪率较低
(四)严刑救苍生
(五)新中执法人员将加强合作
六 居者有其屋
(一)住屋是政治承诺
(二)资产增值的惠民政策
(三)如何确保人们买得起组屋
(四)单身者可购买新组屋,并获津贴
(五)组屋分配按照种族比例
(六)大多数组屋居民感觉满足
(七)组屋成为竞选的政治课题
(八)政治代价
(九)新加坡特色公屋落户天津
七 奖励人民自力更生
(一)政府的社会政策:人民自食其力
(二)反对西方式社会福利制度
(三)新加坡人民的财务状况
(四)新加坡人家庭负债率增加了
(五)全球发达经济体贫富悬殊中国香港最严重,新加坡排第二位
(六)政府资本主义的脑,社会主义的心
(七)新加坡政府的福利策略:经济增长,改善生活
(八)多层次的援助计划
(九)扩大社会安全网 多项社会援助申请门槛降低
(十)政府与人民分享财政盈余
(十一)安全网遗漏的一群
(十二)对政府慷慨援助与分红的批评
(十三)援助配套与社会福利制度不同
(十四)扩大中的工资鸿沟是人民行动党潜在的危机
(十五)对自食其力政策的批评
(十六)为将来的需要作好准备
八 双语政策
(一)教育理念
(二)语文政策
(三)英语为主母语为辅的双语政策
(四)双语制下的语言类别
(五)学生必须学习母语
(六)华语取代方言
(七)双语教学失衡
(八)李光耀:我们一开始就做错了
(九)李光耀对华文教育的反思
(十)中国经济崛起,新加坡政府调整华文教学政策
(十一)政府培养“华文精英”
(十二)双语教学下的华文水平问题
(十三)华语在新加坡的政治作用
(十四)华社与政府对语文政策的歧见与矛盾
(十五)严厉对付“华文沙文主义”者
九 “第三方向”的媒体模式
(一)传统媒体
(二)新媒体
十 劳资政紧密合作
(一)人民行动党/政府与全国职工总会的共生关系
(二)资方、工人与工会三方的任务
(三)劳资政合作乃维护投资家信心基石
(四)劳资政协商最佳解决办法
(五)政府贯彻劳资政公平雇佣指导原则
(六)政府不实行最低工资制度
(七)全国工资理事会协调薪金水平
(八)对劳方责任的评论
十一 政治领导自我更新
(一)政权/权力转移的方式
(二)最高领导不能指定接班人
(三)自我更新的必要性
(四)李光耀在地位如日中天时已开始部署交棒计划
(五)物色国会议员候选人的过程
(六)内阁是否有集体思维
(七)李光耀谈李显龙出任总理
(八)李光耀、吴作栋与李显龙在内阁的关系
(九)李光耀谈退休问题
(十)人民行动党会分裂吗?
(十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时代的开始
(十二)对行动党物色人才从政的评论
(十三)新中互相借鉴物色领导人经验
(十四)“到了需要调整自我更新常规的时候了”
十二 平衡的外交战略
(一)务实看世界
(二)新美关系
(三)新中关系
(四)新加坡看中美关系
(五)新加坡的两岸关系立场
第五章 新加坡模式及其前景
(一)新加坡模式会否人亡政息?
(二)新加坡精神
(三)警惕自满
(四)2011年“分水岭”的国会选举
(五)未来的挑战与国家情景
(六)生育率下降是国家“最大的挑战”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