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灾害政治学

纸书售价: 52.0 纸书定价:¥65.0 电子书售价: 26.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灾害与灾害政治学
一 灾害与灾害问题研究
二 灾害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三 灾害政治学研究的任务与目的
四 灾害政治学的研究内容
五 灾害政治学的研究意义
(一)灾害政治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灾害政治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六 灾害政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国家与灾害预防
一 国家灾害知识教育
(一)灾害教育的内容
(二)加强国家灾害教育的作用
(三)我国的灾害教育状况
(四)构建和完善我国灾害教育体系
二 国家灾害管理体系
(一)构建国家灾害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二)国家灾害管理体系的层次、过程、原则与方式
(三)构建我国科学的国家灾害管理体系
三 国家灾害应急机制
(一)建立国家灾害应急机制的意义
(二)我国灾害应急机制存在的问题
(三)构建我国高效的国家灾害应急机制
附1:我国发布的各类灾害应急预案
附2:日本政府灾害应急体系①
四 国家灾害救助体系
(一)国家灾害救助的含义与特征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灾害救助体系
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11年10月16日修订)
五 国家灾害法律体系
(一)灾害法律体系建设的意义
(二)我国灾害法律体系的现状
(三)构建与时俱进的灾害法律体系
附:中国有关灾害方面的法律法规
第三章 国家与灾害干预
一 国家灾害研究
(一)自然灾害及其特征
(二)灾害研究的特征
(三)灾害研究方法
(四)国家与灾害研究
二 灾害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一)以防灾、减灾为指向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防灾安全
三 灾害与国家环境保护
(一)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的产生
(二)生态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三)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
四 灾害与科技进步
(一)科技进步与灾害的双向关系
(二)科学技术与灾害干预
第四章 国家与抗灾救灾
一 力量动员
(一)抗灾救灾中的力量动员
(二)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救灾中的作用
(三)发挥基层社区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
(四)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
二 组织协调
(一)灾害中组织协调的必要性
(二)灾害中的组织协调
(三)灾害中组织协调的原则
(四)灾害中组织协调的方法
三 基本保障
(一)灾害中的应急基本保障②
(二)灾害后基本保障
四 医疗救援
(一)灾害中的医疗救援
(二)灾害医疗救援的特点
(三)灾害现场的医疗救护
(四)医疗救援中的伤病者后送
五 应急物资调运
(一)我国应急资源调运存在的问题
(二)解决我国资源调运问题的途径
六 维护社会秩序
(一)政府采取措施保障灾民基本生活需求
(二)对灾害移民的权益予以保障①
(三)准确传递信息,维护社会秩序
(四)有效实施灾后心理救助
七 资金管理
(一)资金管理所遵循的原则
(二)资金筹措
(三)健全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制度
(四)健全救灾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机制
八 灾民安置
九 灾区防疫
(一)做好卫生防疫的准备工作
(二)打破常规的防疫应急管理①
(三)灾区防疫措施
(四)几点思考
附:中国国际救援队②
第五章 国家与灾后重建
一 重建规划
(一)重建规划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重建规划的目标及其遵循的原则
(三)重建规划的主要内容
(四)重建规划还需注意的其他事项
附:美国公共安全管理灾后重建规划阶段的划分
二 组织实施
(一)整合重建资源
(二)加强重建力量
(三)增强重建监督
三 物资筹集
(一)赈灾物资筹集的概念
(二)赈灾物资筹集的来源及其实质
(三)赈灾物资筹集的主要方式
(四)赈灾物资的管理、调度
附:中国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简介
四 政府引导
(一)积极引导企业参与灾后重建
(二)积极引导非政府组织参与灾后重建
五 政策扶持
(一)政策扶持的概念及其种类
(二)政策扶持的基本原则
(三)国家具体的扶持政策
六 生产恢复
(一)主导灾区基础设施恢复
(二)指导灾区农业生产恢复
(三)加紧灾区工业生产恢复
(四)金融服务
七 “三孤”安排
(一)“三孤”安排概述
(二)“三孤”安排的基本内容
附1: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附2:《关于汶川大地震四川省“三孤”人员救助安置的意见》
第六章 灾害与国际救援
一 灾害国际救援释义
(一)灾害国际救援的定义
(二)灾害国际救援的主体
(三)灾害国际救援的原则
(四)灾害国际救援的法律依据
二 灾害国际救援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灾害国际救援的雏形
(二)灾害国际救援的确立
(三)灾害国际救援的发展
(四)灾害国际救援的意义
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委员会历届主题
三 以国家为主体的灾害国际救援
(一)主权国家灾害国际救援的行为反应模式
(二)主权国家在灾害国际救援中的优势
(三)主权国家的灾害国际救援实践——以日本大地震为例
(四)以国家为主体的灾害国际救援存在的问题——以海地地震为例
附:中国灾害国际救援队——CISAR
四 以国际政府组织为主体的灾害国际救援
(一)国际政府组织概述
(二)国际政府组织在灾害国际救援中的优势
(三)国际政府组织的灾害国际救援实践——以汶川地震为例
附1: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
附2:中国积极参与以国际政府组织为平台的灾害国际救援①
五 以非政府组织为主体的灾害国际救援
(一)非政府组织概述
(二)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救援中的优势
(三)非政府组织的灾害国际救援实践——以澳大利亚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印度洋海啸中的救援为例
附1:《红十字与红新月灾害救济原则与条例》
附2:中国主要的非政府救援组织
六 灾害国际救援与国家外交
(一)灾害国际救援——灾害外交产生的现实基础
(二)灾害外交的两种反应模式
(三)灾害外交的具体实践——以印尼海啸救援为例
(四)灾害外交的思考
附:印度洋海啸各国政府捐助情况统计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