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本书将粵西民间艺术八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历史、班社及其音乐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粵西八音的历史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前八音时期、清代时期的粵西八音、民国时期的粵西八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粤西八音。八音班是演奏八音的班社,其规模有大有小,最少的仅4人,1支唢呐,锣、鼓、钹3件打击乐器,最大的有20多人。八音班分为三类:以纯粹演奏八音吹打乐为主的班社;除演奏八音吹打乐外,还保留清唱粤剧的班社;以演奏广东音乐和演唱粵曲为主,辅以演奏八音吹打乐的班社。粵西八音使用的乐器,最基础的编制是2支唢呐+4件打击乐器,这也是乡村八音最典型的乐班组合形式,根据需要也可以将本地的各种乐器都纳入进来。
全部显示∨
范晓君,男,湖北荆州人。广东肇庆学院音乐学院教授。曾就读于武汉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擅长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研究,出版专著3部、教材3部(合作)。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一般项目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3项。
绪论第一节 粤西八音与八音班
第二节 粤西八音研究现状
第一章 粤西八音史第一节 粤西八音的产生
第二节 粤西八音发展简史
第二章 粤西八音班社第一节 肇庆八音班
第二节 茂名八音班
第三节 云浮八音班
第四节 湛江八音班
第五节 阳江八音班
第三章 粤西八音音乐第一节 粤西八音音乐的乐器组合及其演奏
第二节 粤西八音曲目的来源
第三节 粤西八音音乐特点
第四节 四首《大开门》音乐分析
第四章 典型粤西八音曲目评介
结语
附录一 粤西八音研究论文
附录二 粤西八音研究照片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