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社会视阈下核灾害预防制度研究
纸书售价: ¥54.4 纸书定价:¥68.0 电子书售价: ¥27.2
-
作者: 欧阳恩钱责任编辑: 张林出版时间: 2016-08-01ISBN: 978-7-5161-8658-9字数: 301千字浏览人数: 281次所属分类: 工业技术 > 原子能技术 > 辐射防护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风险、核灾害与法律
第一节 风险/风险社会理论:一种新的认识论
一 有关风险的理论观点
二 从认识论角度理解风险
三 风险/风险社会开创的新认识
第二节 风险社会视阈下核灾害成灾机理
一 从灾害到灾害风险:灾害研究与应对实践的发展
二 环境灾害风险的概括性特征
三 风险社会语境下核灾害的规定性
第三节 风险与核灾害法律
一 理论视野中的风险与法律
二 从认识论角度对风险与法律关系应持的观念
三 核灾害风险应对中的法律
第二章 文化的风险:核灾害预防制度建设的依据
第一节 核灾害风险的文化构建
一 风险文化主义与风险社会理论
二 风险文化建构中的媒体
三 核灾害风险文化建构的内在机制
第二节 情感价值主导的核灾害风险
一 核灾害风险:反思性判断
二 集体性的风险文化认同:“制度性”的核灾害风险
三 核灾害风险的情感价值
第三节 从文化的核灾害风险到核灾害预防制度的建设
一 认识核灾害风险预防的法律决策
二 通过法律商谈的风险预防决策过程
三 对现实的再理解:文化的风险作为核灾害预防制度建设依据的实证维度
第三章 包容的风险:核灾害预防制度建设的准则
第一节 核灾害风险的“包容性”:经济与社会的双重维度
一 核灾害风险的预防必须要和经济发展兼容
二 核灾害风险预防的终极准则:风险的社会可接受性
三 从风险的“经济包容性”到“社会包容性”
第二节 依据“经济包容性”的核灾害风险预防制度建设进路
一 澄清“零风险”问题
二 改革的成本收益分析:走向核灾害风险预防措施的理性选择
三 风险治理的“直观化”:兼容经济发展的核灾害风险预防制度建设重点
第三节 迈向“社会包容性”的核灾害风险预防制度建设思维
一 再论风险决策中的公众参与
二 重建公众对政府风险管理的信任
三 效果检验:风险“社会包容性”的试金石
第四章 核灾害预防制度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域外的发展
第一节 德、法、日等国的经验与教训
一 德国
二 法国
三 日本
四 对德、法、日核灾害风险预防制度的评论
第二节 美国核安全法律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一 美国核工业及其安全管制体系概况
二 美国对核灾害风险预防的决策
三 对美国核安全制度的评价
第三节 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台湾地区的核安全制度
一 台湾地区核工业及其安全管制体系概况
二 台湾地区的核安全法律制度
三 对台湾地区核安全法律制度的评价
第五章 风险社会视阈下强化我国核灾害预防制度建设的建议
第一节 我国核灾害预防制度概览
一 我国核电发展概况
二 我国核电安全立法概况
三 我国现行核电安全立法预防核灾害风险的不足
四 因应风险预防的我国核安全法律体系勾绘
第二节 以“大众化”为核心构建核安全文化制度
一 风险与核安全文化
二 大众化:风险视野下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三 从“大众化”角度检视我国核安全文化建设
四 我国核安全文化大众化的制度保障
第三节 以核设施选址为重点夯实程序的正当性
一 环境正当程序的独立价值
二 来自西方国家核设施选址程序的经验
三 完善我国核设施选址的程序规定
主要参考文献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