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北朝关中地区造像题记形成的“长安书体”与该时期的民族融合和发展紧密相关,它为南北书法在隋代的融合和唐代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该书以详实的资料从地域文化、书法演变等角度论述了“长安书体”的发展历程;并认为“魏碑”是北魏时期流行的一种书法风尚,不仅指“洛阳体”还包括“长安书体”、“凉州书体”等区域性书体,拓宽了“魏碑”书法的研究领域,促使学界、书法界对该书体的重新认识,将对我国当今书法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目录
前言
图版说明
序一
序二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范围
一 时间范围
二 地域范围
三 对象界定
四 名词界定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
一 研究方法
二 理论依据:地域书法理论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 从其源流、形制角度的研究
二 从书法艺术演进角度的研究
第一章 北朝关中地区造像碑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 北朝关中地区造像碑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 北朝时期的历史概述
二 北朝时期与文化艺术相关的改革
第二节 北朝关中地区的民族融合
一 鲜卑族
二 氐、羌族
三 匈奴族
四 其他民族
第三节 北朝关中地区的民族宗教信仰
一 北朝关中地区道教的信仰状况
二 北朝关中地区佛教的信仰状况
第二章 北魏关中地区的造像题记书法
第一节 北魏关中地区造像碑概况
第二节 北魏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特点——长安书体
一 魏碑是书体还是书风
二 造像题记书法的本质
三 北魏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特点——长安书体
第三节 北魏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成因及影响
一 北魏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的成因
二 北魏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的影响
第四节 北魏关中地区与其他地区造像题记书法比较
一 北魏关中地区与河南地区造像题记书法比较
二 北魏关中地区与河西地区造像题记书法比较
三 北魏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与敦煌墨迹书法比较
第三章 西魏关中地区的造像题记书法
第一节 西魏关中地区造像碑概况
第二节 西魏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及其成因
一 西魏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特点
二 西魏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成因
第三节 西魏关中地区与其他地区造像题记书法比较
一 西魏关中地区与东魏地区造像题记书法比较
二 西魏关中地区与河西地区造像题记书法比较
三 西魏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与敦煌墨迹书法比较
第四章 北周关中地区的造像题记书法
第一节 北周关中地区造像碑概况
第二节 北周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及其成因
一 北周时期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特点
二 北周时期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成因
第三节 北周关中地区与其他地区造像题记书法比较
一 北周关中地区与北齐地区造像题记书法比较
二 北周关中地区与河西地区造像题记书法比较
三 北周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与敦煌墨迹书法比较
第五章 刻工对北朝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的影响
第一节 楷书发展的两条脉络
一 墨迹书体的发展脉络
二 铭刻楷书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刻工对北朝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的影响
一 书手与刻工
二 刻工的研究
三 刻工对造像题记书法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一 北朝关中地区造像碑及造像概况一览表
附录二 北魏(386—534年)关中地区主要造像碑及造像概况一览表
附录三 西魏(535—556年)关中地区主要造像碑及造像概况一览表
附录四 北周(557—581年)关中地区主要造像碑及造像概况一览表
附录五 北朝(386—581年)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图谱
附录六 北朝(386—581年)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字谱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