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道教造像艺术研究
Study on the Taoist statue art in China West
纸书售价: ¥39.2 纸书定价:¥49.0 电子书售价: ¥19.6
微信阅读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朱尽晖 男,1968年生,上海市人。陕西省教学名师,西安美术学院三级教授,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科研创作处处长兼美术博物馆馆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CIMAM国际现当代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杨晓阳工作室画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艺术设计专委会副主任,陕西国画院山水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西安中国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画家,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老子研究会理事,陕西省青联委员,西安市雕塑委员会委员。 学术研究方面,出版学术专著6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及部省级社科研究项目: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西部地区道教造像艺术研究》(10YJA760085)、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关中传统民居聚落保护性创新规划设计研究》(20165023)、第4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09年陕西省文化厅项目《西部民间石刻的保护与艺术研究》、2012年陕西省科技厅项目《中国书画文物修复与保护研究》(2012JC2-05)、2013年陕西省社科联重大理论项目《西北道教艺术史》(2013C087)、2015年高校科技创新服务专项资金项目《中国书画文物科技修复与保护研究》、2016年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资助项目《丝绸之路艺术品中的国家意识》(16JZ048)等10余项。获得的荣誉:部省级哲社、人文社科奖,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陕西文艺评论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等。 艺术创作方面,主要致力于当代水墨写意、公共艺术创作与研究,其作品受到学界关注和好评,先后入选第九、第十、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全国首届壁画展,上海青年美展,第二届国际水墨画大展,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 —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二届西安·台北艺术家交流展等。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日本新京东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举办联展及个展并被艺术机构所收藏。他还主持并创作西藏布达拉宫广场《雪域文明》壁画、宁夏河东机场《人文未来》壁画等公共艺术。
全部显示∨
绪论一 研究范围与意义(一)艺术哲学
(二)社会动因
(三)地缘文化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现状
第一章 道教沿革及隋唐道教造像概况第一节 道教美术的历史沿革及生发动因一 历史沿革
二 生发动因
第二节 道教造像艺术风格的流转一 浓郁的世俗气息
二 深厚的本原土壤
三 矛盾的心理显现
第三节 隋唐道教造像概况一 形制类别及宏观风貌
二 文化要素的传播接受
第二章 西部地区道教造像的艺术风格第一节 关中、巴蜀文化区域流布与承继
第二节 关中、巴蜀区域主奉尊神一 元始天尊
二 太上老君
三 玉皇大帝
四 “三清”
五 “四御”和“六御”
第三节 关中地区
第四节 巴蜀地区一 基本概况
二 风格类型
三 类型分期
第五节 西部地区道教造像的艺术特征一 外师造化 写意写神
二 气势雄浑 方圆并蓄
三 以实求虚 以神求形
四 天成地就 古朴浑厚
五 不拘一格 生动活泼
六 简繁互补 心像载体
第六节 西部地区道教造像的装饰风格一 道教造像的美学内涵
二 造像底部的装饰纹样
三 造像底座的审美风尚
四 造像底座的装饰特点
第三章 西部地区道教造像的文化内涵第一节 道教造像的文化意义
第二节 道教造像的社会功能一 神灵崇拜
二 祈福祥瑞
三 驱邪辟凶
四 繁衍生息
第四章 西部地区道教造像的美学特征第一节 道教造像的审美心理一 多义并存的思维理念
二 多元自足的民族基因
三 独具特色的审美意趣
第二节 道教造像的美学语言一 天人合一 自然和谐
二 浑然写意 质拙天淳
三 浑朴遒劲 气势昂扬
四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第三节 道教造像的人文愿景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