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民族的符号

纸书售价: 71.2 纸书定价:¥89.0 电子书售价: 35.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内容和概念界定
四 研究方法和田野调查
第一章 织锦源流
第一节 织锦原始
一 从结网到纺织
二 丝的生产过程
三 丝的审美(上):印染缘起
四 丝的审美(下):锦绣开篇
第二节 织锦流变
一 织锦技术的发展轨迹
二 织锦机具的演进
三 织锦纹饰的历时性变化
第三节 织锦名品
一 主流锦中的“三大名锦”
二 少数民族锦中的“四大名锦”
三 武陵三锦
第四节 土家织锦源流
一 土家织锦历史源流
二 土家织锦历史定位
第二章 传统土家织锦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
第一节 传统土家织锦产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第二节 传统土家织锦产地的文化生态环境
一 物质文化:服饰等习俗
二 精神文化:乡规民约等习俗
三 社会生活文化:婚俗等习俗
第三节 传统土家织锦产地的典型解剖
一 叶家寨
二 捞车村
第三章 传统土家织锦的历史记忆
第一节 相关文献辑录
一 与传统土家织锦有关的史料
二 与传统土家织锦有关的诗词
三 多版本的“西兰卡普”故事
第二节 土家织锦生产状况
一 历史上与生活紧密相连阶段
二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濒失阶段
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复活阶段
四 极“左”思潮盛行的厄运阶段
五 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阶段
六 21世纪织锦发展转型阶段
第四章 传统土家织锦生产技艺
第一节 土家织锦的生产工具
一 织机:结构及各部件的功用
二 整经机:结构及构件的功用
第二节 土家织锦经纬线的制作
第三节 土家织锦的生产方法
一 传统木质腰机的工艺流程
二 现代改造型大机的工艺流程
第四节 土家织锦生产工艺的技术特点
一 通经断纬和反织法:站线、色纬等
二 抠斜技术:对斜、上下斜等
三 “打花”生产流程的工艺特点
第五章 土家织锦纹样的文化解构
第一节 土家织锦图案的收集
一 传统图案
二 现代图案
三 土家织锦的品种特点
第二节 “西兰卡普”纹样特征
一 感物而造端 凭心而构象
二 形散神不散 行于所当行
三 通经而断纬 凌空而雕镂
四 重写实多抽象 重传统见新意
第三节 “西兰卡普”经典纹样的人类学分析
一 蛇纹——生存希望的渴盼
二 勾纹系列的文化解构
三 “台台花”内涵的歧义
四 “卐”古老装饰纹
五 凤凰、牡丹、龙、土王印组合图案
第四节 传统土家织锦文化内涵
一 传统土家织锦的文化特征
二 传统土家织锦的价值
三 传统土家织锦的功能
第六章 土家织锦文化遗产的传承调查
第一节 原生态存留地土家织锦的传承调查
一 原生态存留地实地调查:叶家寨和捞车村
二 原生态存留地实地调查:土家织锦作坊介绍
三 原生态存留地传承人访谈实录
第二节 风景旅游地土家织锦的传承调查
一 风景旅游地实地调查:土家织锦专卖店介绍
二 风景旅游地传承人访谈实录
第三节 品牌生产企业土家织锦的传承调查
一 花垣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厂
二 来凤“满妹”土家民间传统工艺品贸易有限公司
三 来凤西兰卡普织锦厂
四 恩施土家山寨土家织锦商贸有限公司
第四节 土家织锦传承群体的类型分析
一 专业的织锦艺人
二 半工半农的织锦艺人
三 自织自用的织锦艺人
第七章 土家织锦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第一节 土家织锦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
一 以家庭为单位的传承方式
二 逐渐社会化的传承方式
三 传统土家织锦的传承载体
第二节 土家织锦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
一 教育传承保护模式
二 文化精英保护模式
三 家居设计保护模式
四 生产性保护模式
五 数字化保护模式
第三节 土家织锦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实践
一 土家织锦传统图案的版权保护
二 土家织锦数字签名生成方法
三 土家织锦扫描与分割系统和CAD系统
四 土家织锦CAD系统图案生成及效果图
第八章 土家织锦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土家织锦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
一 土家织锦获得新生,迎来新发展
二 捞车河流域传统力量的存在
三 土家织锦文化遗产发展既有推力又有拉力
四 “非遗”名录加速了土家织锦文化遗产的发展
第二节 土家织锦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 土家织锦传承主体的断代
二 土家织锦产品还存在滞后因素
三 继承与创新中传承主体与社会力量的整合不协调
四 土家织锦遗产发展中存在需修正的思想观念
第三节 土家织锦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 市场发展:走文化产业化之路
二 学理走向:重构文化生态保护
余论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文化研究成果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