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当地时间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引起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到今年正好满70年。美国历史作家约翰·托兰关于这一事件的专著《美国的耻辱——珍珠港事件内幕》中文版出版,是很合时宜的。托兰在本书中提出的问题——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政府是否已经知悉偷袭将临的情报而故意不通报给有关的军队指挥官?这到今天也没有最后的官方结论。读者在读了本书之后,也许可以对其中内幕得出自己的答案。然而托兰提出这个问题,写出本书,以及本书出版后他所经历的遭遇,却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反映出了美利坚民族性格的优点和弱点。短短二百多年,美国从一块殖民地变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既反映了美国人民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开拓创新的精神,也使他们积淀了自视过高、不择手段、利益至上的人性弱点。其结果就是有不少人形成了只许胜利、不许失败,对都是自己的、错都是人家的,骄横跋扈、不肯自省的处世哲学。在珍珠港事件的内幕上,托兰一直觉得当时珍珠港的两千多军民死得太冤,后来受到处分的将军们罚得无理,所以他要站出来说话。美国文坛可容不得他这般。书出版以后,受到了把持文坛的自由派(即美国保守派文人)的攻击,某次托兰在台上讲话,台下的无情围攻让他当场气急,从讲台上晕倒下来,其激烈程度可见一斑。这也让托兰在此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对写历史灰心了。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跟一个人一样,反躬自省是多么的不容易。然而,托兰表现出来的自省精神恰恰是美国非常需要的。现在美国手里掌握着可以毁灭地球的手段。我们作为地球上的生灵,有权利要求美国谨慎、谨慎、再谨慎,不要在大事上迈错了步。希望美国不断发扬其民族精神的积极面,克服其消极面,时不时自省,而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世界。美国在二战中的两个主要对手,在战后一个比较能自省,她在近年来全球困境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可能跟此不无关系;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另一个,在讲求现利的美国助力下,则不大肯自省,因而心理压力也就比较大,心态明显的不够好,日子也过不舒心,说不定哪天就又会不顾一切地发泄一下。这当中,美国大有经验和教训可以吸取。一个民族的自省能力,是她真正的力量所在,本书给我们的启示也许正在于此。华庆昭2011年11月
全部显示∨
美国历史作家(1912—2004)。父母为爱尔兰裔。本人就学于威廉斯学院和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大萧条时期常与流浪者为伍,后活动于纽约戏剧界。二战时从军。自1957年出版《大飞艇》始 ,先后出版非小说类大众历史和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 13本,自传1本,享誉世界。其中《日本帝国的衰亡》曾获普利策奖 ,另三部描写亚太战争的力作《美国的耻辱》、《占领日本》和《漫长的战斗》也颇具影响 ,成为畅销书或常销书。
全部显示∨
前言
第一部 纷争
第一章“总统先生,他们是怎么乘我们不备的?”
第二章 诺克斯先生西行记
第三章 “某些太平洋地区的海军或陆军将官可能成为替罪羊。”
第四章 “你应将自己安顿在一个僻静的地方,让时光老人来帮你解决问题。”
第二部 潘多拉之盒
第五章 二楼上造反
第六章 哈特调查
第七章 陆海军俱乐部
第八章 “你不必为金梅尔将军火中取栗”
第三部 国会里跳舞
第九章 “如果事先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情……我是决不会让自己被‘征召’的。”
第十章 在法庭上
第十一章 萨福德陷入绝境
第十二章 “为华盛顿开脱”
第四部 第十次调查
第十三章 Z行动计划
第十四章 追踪“机动部队”
第十五章 耻辱的一天“然而他们早就知道的,他们早就知道的,他们早就知道的啊!”
第十六章 总结
该书无电子版哦,想阅读点购买纸书吧,现在还在打折喔(⊙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