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刘少奇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1949—1966)

纸书售价: 36.0 纸书定价:¥45.0 电子书售价: 18.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刘少奇外交思想研究现状评述
一、关于刘少奇外交活动和思想的整体研究
二、关于刘少奇1949年访苏问题研究
三、关于刘少奇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越援助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和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刘少奇外交思想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来源
第一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形成的文化根源
第三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一、刚性对立的国际政治思维
二、战略同盟式的外交方式
三、分化争取国际政治中的中间政治力量
四、隐忍不发、冷战共处的国际政治心理
第四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第二章 1944—1966年中共中央外交机构和决策体制
第一节 1944—1966年中共中央外交机构的变迁
第二节 1949—1966年中共中央外交决策中的“毛—刘—周”体制
第三节 “毛—刘—周”决策体制的特点与刘少奇的个性特征
一、对中国外交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思考
二、在外交实践活动中老成持重,坚持原则又善于妥协
第四节 “毛—刘—周”体制下刘少奇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
一、在党的外交体制中,刘少奇是党的外交政策的决策者之一
二、在中国外交重大事件中,刘少奇发挥了重要的决策作用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对国际政治和新中国和平外交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 在和平与战争矛盾判断的基础上推动新中国的和平外交
第二节 以和平共处原则为基础推动新中国的和平外交
第三节 在“世界革命”时代主题认识基础上推动新中国和平外交
第四章 刘少奇与中苏同盟关系的确立
第一节 《论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与中苏同盟确立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刘少奇1949年秘密访问苏联与中苏同盟确立的政治基础
第三节 中苏友好协会与中苏同盟确立的社会基础
一、积极利用十月革命等重大的节日庆典,以讲演、贺电等形式,站在国家意志的高度传播中苏友好的思想
二、刘少奇任会长期间,中苏友好协会召开了两次全国性会议,布置和推动了中苏友好协会的工作
三、高度关注中苏友好协会具体工作中的细节性问题,推动中苏友好协会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章 刘少奇与新中国的周边外交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的“亚洲革命”思想
第二节 刘少奇与1950—1954年新中国的援越政策
一、在刘少奇的具体领导下,新中国很快建立起了中越两党的政治联系机制
二、在刘少奇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培训越南学生和革命干部的工作
三、在刘少奇的具体领导下,新中国对越南共产党进行了巨大的军事援助,大大推动了越南抗法斗争的深入
四、在刘少奇的领导下,新中国以多种方式开展了对越南革命斗争的经济援助
五、在刘少奇的具体领导下,新中国在城市接收、越南土地改革、战后重建援助等方面也对越共进行了巨大的援助
第三节 20世纪60年代初期刘少奇睦邻和平的周边外交思想
第四节 1963年刘少奇对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和越南的访问
第五节 1966年刘少奇对巴基斯坦、阿富汗、缅甸三国的访问
第六章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
第一节 政党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刘少奇与波匈事件危机的处理
第三节 中苏论战前后刘少奇的政党外交思想与实践
第四节 与非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广泛接触
第七章 刘少奇外交思想的历史特点和时代价值
第一节 刘少奇外交思想的历史特点
一、刘少奇对新中国外交的思考和实践基本上是在“两个阵营论”的基础上展开的
二、刘少奇的外交思想是从“两个阵营论”向“三个世界划分”思想转变的过渡性理论形态
三、刘少奇的外交思想具有较明显的意识形态特点
四、刘少奇的外交思想又具有较强劲的“现实主义”①特点
五、刘少奇的外交思想与同一时期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在总体演进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重大问题上,刘少奇则具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性认识
第二节 刘少奇的时代主题观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和世界关系的认识
一、非常突出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以及和平作为中国外交基点的根本性
二、高度凸显了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良性互动中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维特征,即立足于国内发展观察世界、着眼于世界发展观察国内建设
第三节 刘少奇的和平外交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一、刘少奇充分论述了中国绝不搞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和发展取向
二、刘少奇充分论述了在和平共处原则基础上中国与世界各国平等和平相处的外交政策和政治主张
三、刘少奇充分论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世界义务
第四节 刘少奇的周边外交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周边外交
第五节 刘少奇的政党外交思想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
结论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