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漫长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主要体现于留存下来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文化遗产之中。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努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当今世界文化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机遇。随着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加速,人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也面临文化多样性和传承的危机。如何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既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文化遗产,既包括具有纪念性的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也包括具有典范性的文物,以及体现文化多样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构建起规范的分析框架,形成学理化的思想表达和对中国经验普遍意义的科学阐释,并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特征与本质要求,确立其价值导向和目标体系,还在借鉴各国普遍经验和立足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从主体、客体、载体、制度、机制、效果等不同维度出发,构建系统性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体系。
数字技术正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传统文化以多媒体、交互性和个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被极大激活,很好地满足了当代社会对文化的多样化需求,为历史文化增添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为此,要发挥政府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制度保障,推动数字技术的法制化进程,避免损害文化遗产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加强数字文物保护、数字文物修复等技术研发,提高数字文物的展示和保护水平。高度重视数字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化数字场景应用,开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在文化遗产游览中的应用,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各个环节,包括门票预订、导览解说、展品展示等,提高游客的参观体验。通过VR、AR等技术手段,还原历史场景,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化遗产的价值。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需要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借鉴其优秀的实践案例,真正实现数字技术突破时间、空间等限制,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目标,推动全球优秀文化遗产资源共享。只有世界各国共同合作,综合利用各类数字技术并共享资源,才能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文化遗产力量。
全部显示∨
夏杰长
夏杰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服务经济与产业发展。兼任中国市场学会会长等。主持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多篇理论文章。论著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
宋瑞
宋瑞,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从事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休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中宣部等委托课题20余项,先后在瑞典哥德堡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从事访问学者,在《旅游学刊》及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等刊物发表大量学术文章,出版专著5本、译著7本。
金准
金准,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研究领域包括旅游产业政策、国际旅游比较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文化和旅游部等委托课题几十项,在《经济管理》《旅游学刊》等刊物发表大量学术文章,出版《世界旅游产业新格局与中国旅游强国之路》《“一带一路”与黄河旅游》等多部专著。
全部显示∨
图书目录
内容简介
摘要
一 研究背景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对象
(三)思路框架
(四)研究价值
二 发展现实
(一)理念认知
(二)法律法规
(三)管理体制
(四)政策保障
(五)国际参与
(六)学理支撑
三 面临挑战
(一)认知偏差
(二)原真性矛盾
(三)过度保护与修复
(四)技术应用的欠缺
(五)传播形态单一
四 国际经验
(一)经验总结
(二)相关启示
五 体系构建
(一)文化遗产认知
(二)文化遗产管理体系
(三)目标任务
(四)保障措施
六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一)理论基础
(二)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三)数字赋能文物保护利用:以石窟寺为例
(四)数字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以传统工艺为例
七 案例分析
(一)文物活化案例
(二)非遗活化案例
参考文献
后记
该书无电子版哦,想阅读点购买纸书吧,现在还在打折喔(⊙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