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资讯 > 社内动态>社内动态详情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报告(2020)》发布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发布日期:2021-11-17 15:50



2021年11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报告(2020)》发布会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见证新书发布并进行研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报告(2020)》是在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协调指导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研究员组织完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国家智库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代表出版方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叶振宇介绍报告成果。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原司长、专题调研组组长刘应杰,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孙久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部原部长李善同,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国力,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战略处级主任科员随志宽,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崔志新参加发布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王茵主持。



赵剑英首先祝贺新书的出版发行。他指出,这本报告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括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地区比较优势发挥、绿色低碳协同发展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科学合理,适用于长期跟踪研究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报告既在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层面有所创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又能在我国区域发展向着更高水平迈进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本质量很高的智库报告。



黄群慧表示,报告的出版首先感谢国家发改委地区司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合作。他指出,本报告希望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指数,来动态反映区域协调的进展。报告是和十八大以来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通过协调指数来反应我们每个发展战略取得的成就,找到相应的短板,提一些相对的建议。报告提出要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



叶振宇代表课题组介绍了报告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区域协调发展三个目标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精准化,基础设施的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在这三大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维度,即地区比较优势和地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整个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五个维度。指标体系设计遵循五个基本原则,一是目标导向原则;二是问题导向的原则;三是区域比较的原则;四是前瞻性原则;五是可操作原则。报告的区域协调发展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一是人民生活的地区差距;二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精准化;三是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日趋均衡;四是地区的比较优势;五是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未来,区域协调发展要继续聚焦三个基本目标,围绕上述发现的一些问题,通过一些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要素有序提高,通过一些深化改革等等的途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报告做了精彩点评,充分肯定了报告的研究结论和应用价值。



刘应杰表示,报告使用的指标体系在定量分析层面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较为科学的描述,使我们对区域协调发展认识建立在更加精准化的基础之上,这对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孙久文认为,报告采取的写作方式、计算方式和指标选取方式十分科学,体现了课题组的独具匠心。



李善同谈到,报告对国内外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进展情况所做的细致综述,赋予了整个研究扎实的理论基础。



李国平认为,区域发展的政策设计应达到动态平衡,以解决部分地区人口外流过快的问题。



高国力谈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新场景等层出不穷,这些新的经济形态将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速度、路径产生实质性、变革性的影响。相关研究要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力求对其作出更加深入的分析阐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