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资讯 > 社内动态>社内动态详情

推动做好“五篇大文章”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日期:2025-07-18 10:57


7月16日,《金融强国之路:如何写好做实“五篇大文章”》(以下简称《金融强国之路》)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在致辞中表示,金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金融强国之路》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全面科学研究如何写好做实“五篇大文章”。该书系统剖析了我国2023年和2024年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生动实践与显著成效,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挑战和机遇,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与展望,并提出支持“五篇大文章”深度融合、协调发展的措施建议,助力推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吕薇洲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强调“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金融强国之路》积极回应这一时代需求,深入分析五大金融领域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和学术界提供参考。数据丰富、时效性强,是该书的一个鲜明特点。该书不仅是理解现代金融体系演进逻辑的关键,也是推动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步骤。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金融学院院长张学勇对《金融强国之路》一书的内容框架进行了介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王辉主持新书发布仪式。

  《金融强国之路》指出,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是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达成金融强国目标的需要。展望未来,科技金融将继续朝着多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支持科技企业的创新和成长;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将持续推动相关政策的实施,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措施。中国作为全球首个制定绿色金融顶层设计的国家,政策支持为绿色金融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方向。绿色金融未来发展将聚焦扩大规模、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协调政策法规以及推动央地融合等方面,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金融强国之路》认为,普惠金融是一种以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性和可及性为目标的金融体系。我国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在提升金融服务普及性、降低成本、提升便利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支持小微企业和农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是实现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经济现代化的关键。居民金融素养、收入与年龄结构是养老金融发展的基础。要增强基本养老保险公平性,完善全国统筹制度;多措并举推动企业年金发展,促进养老保障高质量发展;做实职业年金缴费账户,缓解未来财政负担;鼓励金融工具创新,丰富养老产业融资渠道。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数字金融已成为推动全球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我国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加强监管、鼓励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管理风险,以确保数字金融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引领全球先进生产力。

新书揭幕仪式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彭俞超主持学术研讨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吴卫星、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徐丹丹、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胡海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等参加会议,就五大金融领域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写好做实“五篇大文章”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金融强国之路》一书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金融领域发展现状进行了细致梳理,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措施和建议。该书既是理解金融行业发展趋势的指南,也为推动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与会学者表示,做好“五篇大文章”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也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金融本身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以金融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在此背景下,我们要深入思考未来需要怎样的金融人才,金融学科发展应该作怎样的转变。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科研单位及高校的学者参加会议。

全体合影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