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资讯 > 社内动态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在深圳南山发布

发布日期:2018-09-27 09:26



  9月21日,由南山区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城市百人论坛联合主办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深圳)报告发布会在深圳市南山区后海的人才公园举行。发布会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竞争、合作与发展”为主题,数十位专家学者展开脑力激荡,纵论城市竞争力。会上隆重发布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以下简称《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中国城市百人论坛联合秘书长毛其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香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嘉安,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员梁琦,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晓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出席发布会并作致辞和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作《报告》发布。





  《报告》以“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为主题,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市崛起的波澜壮阔的宏大历程,解读40年中国城市崛起的“一二三”成功密码,论证40年中国城市崛起的五项标志性理论与现实意义,分析中国城市面临的四项严峻挑战,展望中国城市的美好未来,发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成功的40城市。《报告》从城市视角观察中国的经济集聚、人才争夺和产业迁移,有如下新的发现:一是中西部核心城市崛起,南北分化加剧,以东中一体和一网五带为标志的中国经济空间新格局越发凸显;二是中部地区人口持续回流,东中一体趋势加强,“北雁南飞”成为新趋势,城市间人才大战日趋激烈;三是城市群内部和城市群之间发生产业空间重构,东中一体趋势日益加强。


  本次发布会由南山区委宣传部、深圳中社智库研究院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协办,南山区政府副区长练聪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助理、重大项目/智库成果出版中心主任王茵分别主持了两个发布单元的活动。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罗思,深圳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杨建,南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廖子彬参加了发布会。


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


深圳可以充分利用港澳的国际化地位和经验,深度融入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对接国际需要,深圳可以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红利,找到属于自己的国际性的指标。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联合秘书长毛其智:


《报告》展现的各项指标和数据,体现了中国城市的快速成长。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自2014年成立以来,基于人和城市化的背景来做了一系列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目的是形成中国城市研究的学术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


《报告》将深圳的创新力列为这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正是深圳的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造就了深圳今天的制度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深圳可以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发挥创新功能,再度成为领军城市。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将以“中社智库”等品牌系列为依托,进一步发挥学术引领作用,更好地研究、总结深圳以及南山的发展经验,以更好的方式服务深圳建设。



发言


1.报告发布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


粤港澳大湾区湾区的目标是参与全球竞争,引领中国发展,其定位是科技创新的新型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内涵应该包括市场一体、产业一体、设施一体和服务体系一体。


深圳在《报告》中多个指标名列前茅,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为深圳的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初步成功,深圳推动的重要制度改革可以确保科技创新和人才聚集,而且深圳已经聚集了大量的高学历青年人才,但深圳也要注意克服先发劣势和“富贵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2. 嘉宾讨论





香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嘉安(上左):

从香港与珠三角的合作关系角度,解析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潜力,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建立快速的区域交通运输网络,注重智慧科技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融合,加强地区的交流、了解和合作,增强内引外联,建设良好的居住环境和营商环境。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员梁琦(上右):

坚持制造业立身,制造业强身,要深刻认识到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变革对制造业深刻的影响,用新的思维推进制造业,重视生产要素的虚拟空间集聚,运营好云、网、台端,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平台支撑。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晓晶(下左):

未来城市竞争的关键不再是厂房和生产线,而是高端服务业竞争(如世界金融中心与创新中心),体现的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竞争依靠的是制度(如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巴塞尔协议》和标准(5G)等方面的优势,高质量政府是治理竞争的核心,是获取新时代城市竞争力的法宝。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下右):

当今研究城市竞争力已到了追求GNP的时代,中国未来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走出去”发展战略;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视角也应随之转变,一是从本土竞争力的提高向海外竞争力的提高转变;二是从要素推动型的增长向创新推动型的增长转变。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